顯示包含「暴雨」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暴雨」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2月6日星期三

2012‧真相 ~ 極端氣候持續,向咖啡Say Goodbye?


2012‧真相 ~ 極端氣候持續,向咖啡Say Goodbye?


Planet X對地球的影響已經出現



全球遭到極端氣候的侵襲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逼近,2013年初亞洲多國遇寒冬數百人喪生,孟加拉國氣象部門稱,這已創下該國獨立後的最低溫度。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逼近,極端天氣之英國篇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逼近令地球產生極端天氣,導致世界糧食短缺!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接近地球所致:世界氣象組織認為2012年全球氣候「很熱」、「很極端」! 


正當全世界都對咖啡需求大增的時候,有研究發現,隨着氣候變化,野生咖啡豆的存亡正危在旦夕。根據英國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最近的報告,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Arabica) 也許 70 年之內就會消失。


參考連結(綠色和平專題報導): 氣候變化惡化下去,連咖啡都無得飲啦!

不論是眼瞓到極點的 Monday Morning,還是心情開始放輕鬆的 Happy Friday 下午,辦公室總少不了一杯濃厚馥郁的咖啡。香港咖啡行業協會指出,2011 年香港人飲用咖啡的數量高達 12,316 噸,比 2010 年上升 14%,而 2012 年頭 9 個月,更較 2011 年同期上升 21%!可見咖啡在香港越來越普及,品味咖啡者更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Arabica) 也許 70 年之內消失

可是,就在全世界都對咖啡需求大增的時候,有研究發現,隨着氣候變化,野生咖啡豆的存亡正危在旦夕。根據英國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最近的報告,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Arabica) 也許 70 年之內就會消失。雖然我們飲用的咖啡所使用咖啡豆,絕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没有威脅。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野外成長的咖啡豆比人工種植的咖啡豆的基因多樣性更高。由於野生品種的生活環璄更複雜,相對地,對於環璄的適應能力也愈強,這對於族群的生存和演化也更有利。
在阿拉比卡咖啡豆漫長的種植史上,每當遇上無法解決的蟲害和疾病時,農民都會從野外尋找能夠抵禦災害的品種來幫助人工種植品種的基因進化。所以,如果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因氣候變化而滅絕,環璄適應能力有限的人工種植品種也難以獨善其身,一旦遇上環璄的突變,它們就會因為無力進化和自保而走上滅絕的命運。即使人工種植品種能夠茍延殘喘,其質量和產量也無可避免地變差和下降,這也就是缺少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影響。

世界上仍有不同品種的咖啡豆??

當然,有人會覺得世界上仍有不同品種的咖啡豆,區區一種咖啡豆的存亡又可以對全球有多大的影響呢? 事實上,雖然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超過 125 種野生咖啡豆,但我們今天所喝的咖啡只有三個原種,分別為阿拉比卡種 (Coffea Arabica),羅布斯塔種 (Coffea Robusta) 和利比里卡種 (Coffea Liberica)。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咖啡的祖宗,起源於埃塞俄比亞西南部的咖法省 (Kaffa) 高原地區,盡管它的果實比較小粒而且有較佳的味道和香氣,但抗病害的能力很低。到 19 世紀末前,阿拉比卡豆一直是唯一一種商品咖啡,但因為那時發生了一次大面積的病害—葉鏽病的肆虐導致大量咖啡莊園倒閉,種植者才逼不得以地開始尋找其他抗病的品種如羅布斯塔豆等。

雖然羅布斯塔豆和利比里卡豆,擁有比阿拉比卡豆更強的抗蟲害,但分別因為有酸澀味和味淡而未能取代阿拉比卡豆的重要地位,而且上等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需要繁複的手工採摘、挑選與細緻的處理過程,因此絕大部分世界上最昂貴、最著名的咖啡豆均為「阿拉比卡」種,如蘇門答臘曼特寧曼特寧、牙買加藍山和夏威夷可娜。

相反,羅布斯塔咖啡豆因為成本低廉,通常用於產製即溶咖啡、以及罐裝咖啡。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阿拉比卡咖啡豆佔整個咖啡市場總產量的 75%,而世界咖啡生產第二大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則只有 20%,可見阿拉比卡咖啡豆對整個咖啡市場的重要性。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消失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栽種條件遠較羅布斯塔咖啡豆嚴苛,只有介乎海拔 950 米至 1950 米之間,温度在攝氏 15 至 24 度的熱帶地區才是最適合種植阿拉比卡咖啡豆。同時,它們也需要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濕氣和適當的日照條件才能茁壯成長。可是,以全球第三大的阿拉比卡咖啡產地埃塞俄比亞為例,當地的每年平均温度自 1960 年來已經上升了 1.3 度,當地的咖啡種植者發現,當温度超過 23 攝氏度時,果實的品質就會受影響,而當温度超過 30 攝氏度時,更會影響到咖啡的成長和發育。

由此可見,我們必須盡快展開研究工作及採取行動保護它們,要是我們現在甚麼也不做的話,幾十年後我們只能夠眼睜睜地看着阿拉比卡咖啡豆消失。這並不只是飲料選擇的問題,咖啡豆作為全球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品,咖啡產業主宰着 52 個國家、 2600 萬人的工作,對全球的經濟舉足輕重。除了咖啡豆受到氣候變暖的威脅外,其他動物、農產品也受相同的問題困擾,我們必須正視全球變暖對生態環璄及社會經濟的影響,盡快進行研究及保護工作。

氣候變化不關我事?如果你喝咖啡或葡萄酒,這就是嚴峻問題了。研究發現,隨著全球變暖,野生咖啡豆岌岌可危,而人工品種更加脆弱。或許用不了多久,咖啡也要變成奢侈品。


參考連結: 再暖点,咖啡就消失了

沒有了咖啡的生活,會是什麽樣子?考慮到世界上每天都有16億杯咖啡被灌下肚,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危言聳聽。但英國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最近出臺的一份報告,却表明這是極有可能的,特別是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也許60年之內就會消失。

當然,我們每天所消耗的咖啡豆,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還不至于像野生的那樣岌岌可危。但在植物學家們看來,野生品種的瀕危,會讓人工種植品種的基因更加脆弱。如今世界上人工種植的阿拉比卡豆,基因來源非常狹窄,因此環境適應能力很有限,一旦遇上大自然的天敵,它們可能無法進化和自保,從而導致産量下降,品質變差,而且,價錢變得更貴。

“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進化史上,遭遇過各種疾病和蟲害。每次遇到問題,農民們都會回到野外,尋找能抵禦灾害的品種來幫助家養品種的基因進化。這種生物多樣性是咖啡存活多年的根基。”研究帶頭人阿倫•戴維斯介紹。

我們今天喝的咖啡,主要分爲兩種,它們的原料分別是阿拉比卡豆(Arabica)和羅布斯塔豆(Robusta)。阿拉比卡豆最初來自埃塞爾比亞高原,它的果實比較小粒,有絕佳的風味和香氣,但對于蟲害、霜降、乾燥等的抵抗力很低。經過多年的基因改良後,它占據了全球咖啡總産量的70%。世界公認最出色的藍山咖啡便屬于這個品種。

羅布斯塔豆是世界咖啡生産的第二大品種,占全球産量的20%左右。它的果實比阿拉比卡豆大一些,抗病害能力强,所含的咖啡因濃度是前者的兩倍。但因爲其入口有酸澀味,一般更適合做意式濃縮咖啡或是即溶咖啡。

而在大自然中,野生的咖啡豆種則遠遠不只這兩種。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超過125種野生咖啡,還有很多甚至沒來得及發現就消失了。

基尤皇家植物園的這份報告,是2012年11月7日發表在網上科學期刊PLOS ONE上的。報告領頭人阿倫•戴維斯告訴記者,“我十五年前開始研究野生咖啡時,就發現已經入手得太晚了。對人類如此重要的一種植物,我們連它有多少品種都還不知道,却要看著它們一一滅亡。”

拯救咖啡祖宗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全球咖啡産業的主心骨,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它占據整個咖啡市場的70%。它們之中的許多分支,老祖宗都來自十七、十八世紀的埃塞俄比亞。這個處于非洲東部的國家,素有“非洲屋脊”的稱號。三十多條大河流淌在這片土地上,它擁有海拔極高的群山,複雜多變的氣候,是非洲最大的咖啡産國。

2012年4月,戴維斯和同事們來到南蘇丹和埃塞俄比亞,考察了博馬高原Boma Plateau的森林保護區。他們原本想考察的是當地種植咖啡的適宜度,沒想到却見證了野生咖啡面臨的險境。“在森林裏待了一個星期後,我們發現調研目標得調整了。當地的野生咖啡健康狀况極其糟糕,植株密度急劇减少,出芽率和結果率也很差,它們急需一個拯救計劃。”

對于比較耐寒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來說,只有介于海拔900米—2000米,溫度在15—24攝氏度之間的熱帶地區是適宜種植的。同時,它們需要很大的濕度,種植地年降雨量不能少于1500毫升。

“可惜的是,這種典型的雲霧林氣候區處于全球氣候區間的邊緣地帶,”植物學家彼得•拉文解釋。“氣候暖化正把它們慢慢地往更高的海拔趕,直到最後,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帶著裏面生存的植物和動物,一同消失。”這個威脅對于全球的咖啡産區來說都存在。如今,咖啡的價格已經達到了三十年來的最高值。

而在埃塞爾比亞,這個全球第三大的阿拉比卡咖啡産地,每年的平均溫度自1960年以來已經上升了1.3攝氏度。當地咖啡種植者們發現,當溫度超過了23攝氏度時,咖啡的結果和成熟季節會提前,從而影響果實的品質;而當溫度超過30攝氏度時,咖啡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葉子枯黃脫落,甚至樹幹上還會長出腫瘤。

能不能像移植葡萄或其他農作物一樣,將咖啡遷到還沒有變暖的地區呢?答案是很難。因爲阿拉比卡咖啡的種植培育需要很長時間:等它結果需要三至四年,而要達到最佳出産量,需要至少五至八年。因此,即使找到了合適的栽培地,也要花極大的精力和財力去培育它們,期間還得避開污染、病蟲害和森林砍伐的威脅。

種子銀行

回到倫敦後,戴維斯和同事聯合埃塞俄比亞的科學家,開始演算咖啡産業的未來。除了實地考察的結果,他們還查閱了2000-2006年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種植數據,又從文獻上統計了1941年至1964年的咖啡種植記錄,以及倫敦、巴黎、荷蘭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記載的1941-1984年的咖啡物種統計。

然後,研究者們用第三代HadCM3模型(一種專門用于演算氣候變化的電腦計算模型)對氣候變化及阿拉比卡豆的種類進行推演,計算出了2020年、2050年和2080年的咖啡的分布和生長情况,得出的結果“非常令人悲觀”:

“即使在最樂觀的狀態下,到了2080年,全世界適宜種植阿拉比卡咖啡的區域也會縮减65%,如果情况更糟糕的話,這些區域可能一個都不剩了(縮减率爲99.7%)。而且,我們的模型只考慮了氣候暖化,還沒有算上森林砍伐、鳥類减少(影響咖啡種子的傳播)、病蟲害等其他因素。”

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其他研究表明,阿拉比卡咖啡的産量和風味跟氣候變化的關係非常緊密。許多咖啡種植者不斷地反映相同的問題:他們必須增加人工澆灌的次數,但低出芽率、開花和結果周期的减少等問題還是日益嚴重。奇怪的是,這項産業關係著千萬從業者和股東,却從沒有人用電腦模型推演一下它的未來。

戴維斯等人立刻撰寫了報告,建議儘快將博馬高原現有的咖啡物種存進種子銀行,否則它們到2020年便可能滅絕。在報告中,他們列出了一系列的“核心區域”,也就是最可能撑到2080年的阿拉比卡咖啡産區。“這些地區可能是咖啡物種爲數不多的保護區了。”

“我們寫這份研究報告幷不是想嚇唬大家,而是爲了引發行動。我們想讓人們意識到,如果什麽都不做的話,幾十年後會是什麽情况。”戴維斯說,“當然,我們可以改種羅布斯塔豆。它能適應低海拔和更高的溫度,而且抗病能力也更强。但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得了羅布斯塔濃烈的味道。”

而且,這不僅僅是每天早上喝什麽的問題。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咖啡豆是全球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品,這項産業關係著52個國家、2600萬人的工作,而對有些國家來說,咖啡出口量甚至决定著它們的存亡。“如果世界上不再有阿拉比卡豆,那離咖啡市場的沒落也不遠了。“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引發對咖啡産業的關注,還希望將這類研究擴展到其他重要的農作物上。自然歷史博物館裏儲藏著非常多有用的信息,我們只是開了一個口,還有更多重要的工作要儘快開展。”戴維斯說。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2012‧真相 ~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印尼雅加達篇


2012‧真相 ~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印尼雅加達篇


按Remote Viewer的預測,
2013年6月1日前將出現「全球性海岸綫事件」,
按他們所述,他們遙視所見,在2013年6月1 日前,
全球9個地點的景況,
例如華盛頓、澳洲悉尼歌劇院,以及其他沿岸地區或海島,
都完全被淹沒在海底,或完全被毀滅。

就好像全世界都因為一場隕石撞擊海洋,
而産生的全球性大海嘯,
而令所有海岸地區都沉沒海洋;
又或由于火山爆發,以致洪水沖入近岸城市,使城市盡皆毀滅。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2013年6月1日前出現「全球性海岸綫事件」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先兆:火山爆發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序章 北極海冰面積已達到歷史極低值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基裏巴斯共和國篇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先兆:阿拉斯加7.7級地震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水城威尼斯篇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水平綫上升」, 全球性海岸綫事件先兆! 


 

近日,有媒體刊出印尼雅加達將會沉沒的說法,引起民眾恐慌,

其實,這會否就是「全球性海岸綫事件」的先兆呢?



相關連結:  印尼否認雅加達將下沉

(雅加達23日訊)印尼首都雅加達因豪雨釀成嚴重灾情,媒體刊出雅加達將于周日月圓之際沉沒的說法,引起恐慌。不過,印尼航空暨太空總署駁斥,聲稱不可能發生此事。

印尼上周一場大水灾迄今已造成20人死亡,3萬多人流離失所,財物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印尼大學水利專家費道西日前指出,預料雅加達豪雨還會持續,在周日滿月時,潮汐將會升高,可能引發洪水,估計規模會超過2007年的雅加達大水灾。

這番「雅加達月圓夜下沉」的言論,被印尼多家媒體刊登,引發民衆恐慌。

沒高累積降雨量

不過,印尼航空暨太空總署大氣科學中心副局長托馬斯指出,根據氣象衛星數據顯示,澳洲季風是引起1月中旬在雅加達四周聚集雲群的主因,但季風已經開始减弱,形成高累積的降雨量機會也會降低。

托馬斯表示,月亮和太陽同一軌道的引力作用,導致潮水上漲,上周雅加達及其四周漲潮,同時又累積龐大降雨量,以致雨水受阻于地面。不過,由于周日不會有像上周的高累積降雨量,因此雅加達預計將處于正常狀態,民衆不必恐慌。

大水灾損失慘重

雅加達早前的大面積水灾,使印尼的保險業和商家損失慘重。保險公司協會和主要保險業者都預測,這次的保險索償額會高過2002年和2007年兩次大水患後的賠償額,當年是1億5000萬至2億美元(4億5450萬至6億600萬令吉)。

保險公司協會執行會長諾爾對《雅加達郵報》說:「在最近這場水灾中,受衝擊的雅加達地區比較廣,所以我們準備面對比較高的房地産和車輛索償。」

印尼零售商協會也報告,在雅加達的這場水患中,很多零售商店被水淹沒,貨物損失以千萬美元計算。

大水也影響了買賣,而且沒辦法及時補貨。

這場大水不只淹沒住宅區,也淹沒了許多主要道路,包括通往碼頭的公路,切斷了運輸綫。

零售商協會副秘書長阿帕林多說,批發活動還無發正常運作,預料要到本周末才可能恢復到灾前的水平。

雅加達上周的這場洪灾,也使印尼的銀行業蒙受不小的損失。最大國有銀行印尼國家銀行的至少134台自動提款機被水泡壞。

此外,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中亞銀行,則在洪灾期間有40個分行被迫停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還在計算之中。



相關連結:  雅加達水灾威脅總統府

(雅加達17日訊)印尼接連幾天豪雨,造成首都雅加達各地淹水,多處交通陷入癱瘓,至少4人因洪水死亡,就連總統府也可能遭水患波及。雅加達省長佐科維周四宣布全省進入緊急狀態,至27日爲止。

自周二晚雅加達開始持續降雨,在人口1400萬的雅加達,只有少數幾個地方能够幸免,多數地區都陷于一片水鄉澤國,2萬居民被迫緊急疏散。渾濁的積水布滿雅加達低窪地區,大量垃圾漂浮,許多汽車被淹沒,市民只能劃橡皮艇出行。

持續暴雨和積水導致雅加達交通癱瘓,多條主要幹道積水深達一公尺,市中心商業區一帶交通已陷入大癱瘓,公共交通已全部停止運營,從茂物和勿加西方向駛來的通勤列車受阻無法進入市區。

公共交通停運

市內住家、辦公室、學校和道路都淹水,許多政府辦公室和企業因職員無法出門被迫停止運作。

雅加達專用道巴士單位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表示,由于淹水造成巴士無法上路,所有巴士專用道從上午9時16分暫停行駛。

雅加達東部的水勢最嚴重,10個分區中有7個遭到水淹,一些地方的洪水有3公尺深。雅加達市西部一些地方也出現深達3公尺的洪水,一名13歲男孩被漫過河堤的洪水沖走溺斃。

不只如此,據《雅加達環球報》指出,芝利翁河的水位周四上午持續高漲,若此情勢惡化,河水可能改向流入舊河道,水漫總統府。

領袖會議照常

雖然總統府外的地區正在積水,總統蘇西洛表示,他的安全無虞,重點是民衆安全爲先。蘇西洛仍在總統府等待阿根廷總統克裏斯蒂娜到訪,據悉,兩位領袖的會議仍將照常舉行。

雅加達省長佐科維與國家减灾機構官員召開緊急會議後表示,由于淹水情形嚴重,省政府宣布從周四起進入緊急狀態,至1月27日爲止。雅加達市政府周三已將洪水警戒級別提升至最高級。

佐科維也宣布,受水灾影響的地區,所有學校停止上課,直到灾情獲得改善。

雨勢料將加劇

雅加達市內澇問題由來已久。印尼專家說,排水系統缺乏合理規劃,建築商違規操作導致地面滲水能力低下,是雅加達內澇的主要原因。

雅加達官方幷預測,未來幾天這場亞洲季風活動會增加,雨勢可能加劇,接下來淹水情形會更嚴重。

據估計,雅加達一夜之間降下超過100毫米雨量,今年雨季期間已經出現過5年來數一數二的豪大雨。

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

文明毀滅者--火山與暴雨


文明毀滅者--火山與暴雨




地球千年以來,無數古文明失落於無聲之中,
傾刻間,盛極百年的明文,一息間,被蓋於千尺灰石之下。
科學家稱,比現今科技文明先進百倍的克裡特文明,
亦是被火山爆發以及暴雨所毀滅。
你可曾想過,我們眼見的文明,亦可能瞬息沉沒消失。
Web bot 預測,將有火山爆發夾雜暴雨,岩灰,泥石流淹蓋千里,
甚至文明亦會消失。

Web bot 在「最後一篇Web Bot」中,「全球氣候及災難」第十九點中 
預測將極大的火山,洪水同時發生:火山爆發吐出灰塵、泥漿石頭,
上千里的地方都被覆蓋;可怕的火山灰加上滂沱大雨,出現泥石流,
令文明消失。這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跡可尋。

最危險的爆發

火山噴出赤熱有毒氣體、火山灰和礫石形成的岩漿“河流”,
大量碎石被熱氣懸浮起來,岩漿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猛衝到山下,
比火山灰更危險。摧毀沿途設施和環境,它的衝擊力極大,
人們能躲開火山灰,但幾乎沒有人可以在火山碎屑流的衝擊中生存。
若夾雜暴雨,大量雨水會把岩漿“河流”冷卻成岩石,
令岩漿“河流”流經的地方迅速被活埋於大片堅固的岩石或灰屑下。
甚至摧毀時代的文明。

http://www.bjkp.gov.cn/kxbl/schj/k30227-02.htm


失落的文明--克裡特文明
2006年05月11日16:10

3000多年前在地中海上曾經盛極一時的克裡特文明絕不遜色於現今科技,
但亦是被淹蓋,被遺忘。

這塊橄欖枝是愛琴海的錫拉島———即現在的桑托林島上發生的一次災難性
的火山爆發中被埋在地下。科學家相信能測算出這棵橄欖樹的確切死亡時間,
就能確切知道火山噴發的時間,因這次爆發威力強大,
甚至克裡特文明亦因而失落。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057/4364753.html

古羅馬龐貝城

意大利古羅馬龐貝城,位於那波利灣的岸邊,一座繁華興旺的城市
於公元後79年被維蘇威一場劇烈火山爆發時噴出的火山灰,
一夜之間將龐貝活埋於六米多深火山灰下。




一個建築師在挖河時,發現了龐貝的遺蹟,但一直到150 多年後,人們才真正開始挖掘這座古城。

19世紀對龐培大規模挖掘時,發現數百位火

山罹難者,屍體的肉已腐爛的慘狀,只留下人形軀殼。

但他們的動作分明,而文物亦保存完整,顯然是在短時間被火山灰活埋。


科學家警告“超級火山”或將摧毁人類文明
2012年06月02日   腾讯科技

近年,不少科學家正監測位於美國懷俄明州的黃石國家森林中的黃石火山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在下方的巖漿池以創紀錄的速度逐年上升。
若黃石超級火山噴發,可比媲7.4萬年前發生於印度尼西亞類似超級火山
規模的噴發事件,幾乎將當時地球上的人類全部毀滅。
http://tech.qq.com/a/20120602/000072.htm


一個又一個迫在眉睫的消息,即使科技先進,顯赫懾人的超高文化,
致今被淹蓋毀滅,只遺下一個又一個傳說。
你不難理解為何差不多所有考古工作,都需要經過挖掘才找到這些
原本在地面的古跡。


自古以來,大部分人口集中的城市,並多數依山而建。
但當神秘的星體Planet X 約3,600 年接近地球之際,其巨大引力和磁場,會
令地球擴大,於是地殼變動,從而產生大量毀滅性的大地震和火山爆發。
而這些城市就會首當其充,先被火山灰活埋,再加暴雨或風暴侵襲,
所產生的泥石流,會淹沒山下的城市,而水就把
火山灰變為水泥,令上古的城市永遠埋藏黃土之下。


到時你的手你能抓緊什麼?
你的生命還能依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