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地球暖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地球暖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

全球地貌改變?﹗


全球地貌改變?﹗



在地球上八成的人口都是居住在沿海的地方,你可曾想過當南、北極的冰雪大量溶化,

這是代表什麼?

這意味著全球海岸線升水位升高。但是這現象今天已經發生了!首先要知道全球暖化的真正原因。


為何北極冰不斷溶化?真的是二氧化碳增加所致?其實不是!

原來,因著一顆名為Planet X的行星逼近,使太陽系各星球能量不斷增加,當然太陽是其中之一,
而太陽的能量直接影響地球,增加地球能量,故此地球不斷擴大,甚至產生地貌改變。

在2012年最後一份webbot,作出了驚人預測;全球氣候災難的預告,當中第十點提及地球外貌改變:
會爆出很多炤氣,其中,阿拉斯加會出現一場大地震,因此導致由宇宙上望到地球,將看見一個大圓圈
的火包圍著阿拉斯加。該預言印證《聖經》啟示錄六章九至十一節提及第五印:燃燒的祭壇。

內容分析:
東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中間產生斷裂,引致很多火山爆發,除了新陸地產生外,
亦同時導致北極釋放出永凍層封住的大量甲烷(CH4),永凍地區冰層快速融化,全球地貌因而正逐漸不斷改變。

地貌改變

至今,科學家已發現15萬個甲烷洩漏點,如甲烷氣泡噴泉,以氣泡的形式從海床浮出海面,
而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它的吸熱能力是二氧化碳30倍,所釋放的甲烷可以直接進入大氣層,
污染空氣。這亦應驗9月份Webbot預測,於2012年6月份南北極冰川將會全部融化、新地方會
產生南北極的冰塊,而新聞亦不斷作有關報導︰
東西伯利亞
甲烷洩漏



1. 北極海冰融化 面積大於美國(NOW News  29-11-2012 17:54)
http://www.nownews.com/2012/11/29/91-2877685.htm

2.北極現15萬甲烷洩漏點 將嚴重影響全球氣(新浪香港新聞 5-6-2012)

3. 北極融化將釋放8500億噸碳 全球變暖進程將加快(新華新聞30-10-2012)

Planet X的星球逼近,增加地球能量,故此地球不斷擴大,因著地球能量增加,
已經由中心熱起來,南北極的冰川融化,都是先由地心開始融化。
地球擴大論

東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中間

                                                                                          

不但此,更令板塊活動增加,
因而東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中間
產生斷裂,引致很多火山爆發,
亦同時導致北極釋放 永凍層
封住的大量甲烷(CH4),永凍地
冰層加速融化。
                                                                                         
                                                                                          
                                                                                            
                                                                 
永凍地冰層融化


可見,全球地貌也正改變中,
因著大量冰層融化,地面
會因重量減少而上升,令到
地殼板塊移動,火山爆發及
地震產生,當大量冰川的水
流入地球最大的太平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會因水的重量而
下沉。
板塊邊沿的地區,便會因此
陸續產生地震、火山爆發、
甚至下沉海底等災難。







相關影片︰

永凍土的甲烷
 
北極凍原火災大量釋放碳



不但此,地球正不斷擴大時,各處也開始發生異常活動,故全球陸續發生離奇的爆炸事件,
於2012年11月11日,美國印第安那州印弟安納波里斯便發生南部一處住宅區10日晚發生巨大爆炸,
造成2人死亡,附近27棟房屋受損,事故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消防部門稱,
將調查是否是天然氣洩漏導致了爆炸,但現在還不能確定具體原因。 

離奇爆炸事件




相關新聞︰
美國暗夜發生巨大爆炸2(星洲網 2012-11-12)
http://www.sinchew-i.com/node/340523?tid=4



相關參考︰
1. 2012榮耀盼望110522 主日信息大綱
http://www.ziondaily.com/2.0/img_s/2011/05/02c/20110522_summary%20final.pdf?1306438041
2. 2012榮耀盼望 111204 主日信息大綱
http://www.ziondaily.com/2.0/img_s/2011/12/02c/20111204_summary_final.pdf?1323370915
3.Web Bot。告終 (2) 全球氣候及災難篇
http://riverflowing09.blogspot.hk/2012/11/web-bot-2.html

4.Web Bot。告終
http://riverflowing09.blogspot.hk/2012/11/web-bot.html
5.2012榮耀盼望 Vol.145 地球爆出新陸地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Z3iSqU58Dhs
6.2012 榮耀盼望 Vol.72 地球擴大理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tbfRw8Z6M
 

2012年10月23日星期二

極端天氣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2010-2012恩膏引擎全力開動!!: 極端天氣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極端天氣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糧儲續減 明年全球恐爆糧荒 
編譯組/綜合外電報導

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
受熱浪及旱災等反常氣候影響,
美國、烏克蘭及其他糧食出口國今年產量大跌,
使全球糧食儲備跌至危險水準,
糧價急升也令貧困地區局勢愈趨不穩。

聯合國警告,若全球糧食持續入不敷出,明年恐爆發新一輪糧食危機。
另有專家指出,糧食已成為「新石油」,農地則好比黃金,未來各國政治角力將以糧食為核心。

美國今年乾旱嚴重,當地玉米儲備僅夠三週供給,
是一九七四年以來最低,無法應付突發情況。 
全球糧食消耗量在過去十一年內有六年高於產量,
使各國糧食儲備從十年前平均足以應付一百零七日,急降至近期的七十四日。
出口國產量大減,連帶進口國也面對價格急升的難題。
全球糧價在過去十年翻倍,上月升幅也有百分之ㄧ點四,
目前小麥及玉米等主糧價格已逼近2008年造成二十五國動亂、爆發糧食危機時的水準。
 
美國地球政策研究中心主席布朗指出,氣候不再可靠,
糧食需求又因人口增長而持續上升,全球糧食供需將達臨界點。
因主糧價格急升,數百萬人轉而消耗更多牲畜,變相動用更多穀物及土地。
有機構上週警告,小麥及稻米等主糧價格在未來二十年可能倍增,嚴重威脅貧困人口。
布朗認為,糧價續升加上饑荒時有發生,將令政局更不穩,糧食及土地將成為左右地緣政治的新力量。
他補充,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糧產就減少一成,地球溫度在本世紀將上升攝氏六度,各國政府應盡快改善全球暖化問題。
聯合國食物權利特別報告員德舒特表示,全球糧價已達危險水準,且波幅太大,應採取即時措施穩定糧價。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將開會,討論如何防範糧價過高,以免期貨市場爆發危機。

 =======================================

究竟是什麼導至氣候比以往數百年反常?有曾想過這種糧食失收是全球性的嗎?

這事件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嗎? 


聖經記載當世界末時,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整個世界所發生的現像。

馬可13:7-8

V7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

V8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災難:原文是生產之難)的起頭。  


請參考連結:

異常的暴風雨和旱災:

地震、火山與糧食危機 :

2012年10月19日星期五

北極融冰加劇 港迎更冷冬天



北極融冰加劇 港迎更冷冬天


【明報專訊】秋意漸濃,本港周五氣溫將跌至攝氏22度。天文台長岑智明表示,全球暖化令北極海冰層迅速融化,覆蓋面積歷年縮減七成,上月跌至自1979年有紀錄以來最低點,現時只相當於三分之一個中國。天文台預料,北極不斷升溫,會擾亂大氣環流,有機會令北面寒冷氣流持續南下,令本港今年度過一個較正常寒冷的冬季。
踏入10月,天氣明顯轉涼,下周二重陽節,剛好是廿四氣節的霜降。天文台預料,位於華南北部的一道冷鋒正逐漸向南移動,今日抵達廣東沿岸,隨後的東北季候風會在本周後期為廣東沿岸帶來稍涼及乾燥的天氣,今日轉吹和緩至清勁北風,氣溫介乎25℃至29℃;明日天氣明顯轉涼,最低只有23℃,周五進一步跌至22℃。
明起轉涼 周五22℃
本港過去兩年均出現嚴寒天氣持續多天的現象,天文台長岑智明昨表示,不少人對全球暖化存在誤解,以為冬天特別寒冷是正常現象,事實上,全球暖化會導致極端天氣,例如熱浪、乾旱、暴雨及寒流等。天文台最快於下月尾才會公布今年冬季的天氣預測,但他指出,北極冰層覆蓋範圍由高峰期逾1200萬平方公里,快速縮減七成,只餘下341萬平方公里,面積約等於三分之一個中國,預料本港今年冬季將受到9000公里以外的北極冰層融化影響。
冰層面積大減七成
美國國家冰雪中心在10月初公布,北冰洋冰層面積於9月跌至341萬平方公里,達到今年最低點,亦是自1979年有衛星數據以來的最低紀錄。近年有研究預測,北冰洋最早在2030年出現夏天無冰情况,但有科學家最近指出,北極夏季無冰現象可能提前至4年後出現,到時北極熊將無棲身之所。
岑智明說,白色的海冰能反射陽光,使北極維持寒冷,但全球暖化令冰層面積減少,暴露出較深色的海水表面,陽光照射下令海洋升溫,繼而使更多的海冰融化,形成惡性循環,北極升溫亦擾亂中高緯度大氣環流,令各地發生極端天氣。
太陽黑子明年高峰 或擾民航儀器
另一方面,天文台指明年要關注另一天文現象,即太陽黑子高峰期,屆時北極會不時出現美麗的北極光,同時太陽傳來的電磁波會干擾民航機儀器,全球民航部門正密切監察。
港大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星煒表示,太陽黑子是電磁波,會干擾電子儀器及通訊器材,特別是飛機在高空飛行,通訊若受干擾,後果可能很嚴重,認為政府應提醒機師,提高警覺,若有需要,應避免在電磁波強度最高時升降。


全球暖化的真正原因

全球暖化並非如前美國副總統戈爾所說,由二氧化碳所導致。這謊言簡直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我們都被誤導了。

相關連結
瑪雅年曆(6)地球暖化的真正原因
http://riverflowing09.blogspot.hk/2011/07/6.html 

全球暖化是謊言
 
http://riverflowing09.blogspot.hk/2012/02/blog-post_6696.html

瑪雅年曆(7)九大行星正在升溫
 
http://riverflowing09.blogspot.hk/2011/07/7.html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英氣象局報告稱全球已停止變暖16年 2012-10-15


英氣象局報告稱全球已停止變暖16年 2012-10-15

地球暖化可能就是漫畫中科學家「自吹自擂」的結果。

要知道我們的太陽為地球提供光和熱,同時也可以使地球產生風暴。

科學家發現太陽風的活動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播放日期:11717


然而近年科學家將暖化的誘因,歸咎文明的副產品--二氧化碳。當然這是有數據支持,從而於「減排」的技術上賺取專利費。

而今次由英國氣象局發表的報告,似是為國內新建發電站「舖路」。

再看Planet XNibiru)再臨太陽系的事實,它確使我們的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升溫。
影片播放日期:12年5月6日


~~~~~~~~~~~~~~~~~~~~~~~~~~~~


英報告:全球16年前停止暖化      20121015
中央社

  英國氣象局(MetOffice)上週在網路上悄悄公布的報告披露,全球16年前就停止暖化,其後全球總體溫度並無明顯攀升現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編纂自逾3000個陸地和海洋觀測點的這項資料顯示,從1997年初至20128月,並無明顯的總計全球溫度上升現象,這意味全球暖化的「高原期」或「暫停期」持續時間,與先前從1980年到1996年的溫度上升期間大約相同。在那以前,全球溫度維持穩定或下降趨勢約40年。

  報導指出,這份報告引發氣象科學家爭論,部分專家主張,1516年的時間太短,無法得出結論;其他專家則指出,用來預測未來全球暖化現象的電腦模型存在「嚴重瑕疵」。

  倫敦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Anglia)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瓊斯(Phil Jones)教授,上週駁斥此高原期的重要性,指稱1516年的期間太短,無法得出結論。

  美國名校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氣象科學部門負責人柯里(Judith Curry)教授不同意此說法。柯里告訴英國「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英國氣象局用來預測未來暖化的電腦模型存在嚴重瑕疵,氣象遠較該模型所主張的更為複雜。

  即使瓊斯教授也坦承,他和同僚不了解「自然變化性」的影響,即長期海洋溫度周期以及太陽能量釋放的變化等因素。但瓊斯表示,他仍深信,這個10年終究會比前兩個10年明顯溫暖。


-----
另一則報導
-----


英氣象局報告稱全球已停止變暖16      2012-10-15

  英國政府相關部門正計劃根據報告裡的數據,更改英國二氧化碳排放規定,新建一些發電站。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全球正在變暖,然而英國氣象局近日發佈的報告表明,早在16年前全球變暖的趨勢便已經停止。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14日報導,這份報告是由英國氣象局和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研究中心共同編寫並發表的,他們對分佈在陸地和海洋裡的3000多個測量站點進行了數據統計與分析。

  報告顯示,1980年至1996年間,全球溫度的確在上升。然而自1997年年初至20128月,全球氣溫並沒有明顯升高,也就是說變暖的趨勢16年前已經停止。報告還顯示,在1980年之前的40年期間,全球氣溫一直處於基本穩定狀態,甚至稍有下降。

  最新報告稱,從1997年年初至20128月,全球氣溫沒有明顯升高。

  不過,這一最新結論引發了環境科學家之間的激烈討論。很多科學家不讚同報告的說法,就連東安格利亞氣候研究中心負責人菲爾.瓊斯教授也表示,僅憑15年或16年內的情況就下結論,未免太過倉促。

  美國喬治亞科技大學的氣候科學系主任朱迪絲.柯裡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很明顯,被用於預測未來變暖的計算機模式存在嚴重問題。」

  當然,也有人認同這一報告。英國政府相關部門正計劃根據報告裡的數據,更改英國二氧化碳排放規定,新建設一些發電站,以應對電力供應短缺的狀況。

  對此,一些科學家宣稱,如果不大幅削減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話,那麼全球變暖的速度肯定要增加。也有預測說,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將再上升5攝氏度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2012‧真相 ~ Planet X迫近!Earthquakes ! Pay Attention on 25 - 26 Sep 2012 地球、太陽和Planet X相隔188日連珠便引發大地震,預測2012年9月25日 ~ 26日有可能將有大地震!

Planet X是在一個軌跡上呈拋物線逼近地球,
每當Planet X與地球和太陽連成一直線時,便會觸發大地震。

10年2月27日智利8.8級大地震、
10年9月4日基督城大地震、
11年311日本大地震,
11年9月15日太平洋島國斐濟發生的7.3級大地震,
便是因為Planet X與地球和太陽連成一直線而引發。

Japan 日本 311





無獨有偶,這四次大地震也出現相距188日的週期,
按這個週期去預測,下一個週期便是12年3月22日左右,
將會出現如以上數個級數的大地震。

結果,就在3月22日左右,地球多處發生六級或以上的大地震,其中墨西哥南部更發生7.6級地震、智利發生7.2級地震:

包括2012年3月21日,墨西哥南部發生7.6級地震:



2012年3月26日,智利發生7.2級地震:



那麼,下一次出現大地震的時間,亦是188日之後,
有可能就是2012年9月25至26日左右,地球、太陽和Planet X會再次出現連珠。



如果到了2012年9月25至26日,地球真的再次發生大地震的話,
正意味著人類很快可憑肉眼看見Planet X!

「Planet X」對地球的影響已經出現,因「Planet X」接近的巨大引力,導致地震越來越頻繁!

Planet X逼近,地球氣候出現異常變化,
甚至出現一日內出現了四季天氣


一些地區,因著極度酷熱天氣,
部份地區出現「沒有春天」的氣候,由冬季直接跳入夏季。

Planet X 引力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



踏入2012年,美國持續出現異常暖和與及高溫天氣,
美國氣候科學家宣佈2012年1月已成為自1776年以來,
史上第四個最暖和的1月冬季。

通常,美國全國3月的平均氣溫是華氏42.5度,
但今年平均氣溫卻是51.1度。

由於今天春天出現氣溫持續偏高,雨水偏少的異常天氣,
令美國農業存在極大隱憂。

踏入2012年7月,熱浪襲擊全美,全美三分一人受影響,
2012年8月12日,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更公佈最新報告指出,
全美本土48州,今年7月的平均氣溫打破76年前的攝氏24.6度紀錄,
比本世紀平均溫度還要高出攝氏1.7度,是美國史上最熱的一個月。

沒有雨水加上酷熱天氣導致地土裂開,甚至燒焦變焦土,
農作物收成將出現災難性後果!

另一方面,異常乾旱氣候橫掃全球三大州農田,包括北美州、亞洲和歐洲,導致全球農作物生產出現重大危機,助長糧食危機,導致糧食價格再創新高。



http://science.nasa.gov/science-news/science-at-nasa/2012/03aug_summer2012/

The Summer of 2012 -- Too Hot to Handle?

August 3, 2012: This past June more than 170 all-time US heat records were tied or broken--many of them originally set in the historically hotter months of July and August. And with a drought plaguing much of the country, the ground is as dry and crispy as a saltine cracker. 

By early July, 56% of the contiguous U.S. was experiencing drought. That's the largest percentage in the 12-year record of the U.S. Drought Monitor. Fires scorched over 1.3 million acres across the US in June, reducing hundreds of homes to ashes in the West. 

Just imagining prospects for the rest of the summer is enough to bring sweat to your brow. And last winter is partly to blame. 

"799 daytime heat records were broken in the first five days of January in the US," says Jake Crouch, a climate scientist from the NOAA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Last year's was the fourth warmest winter since 1895. And it was dry, with a dearth of snowfall in many places. During most of this past winter and spring, a positiv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pressure pattern kept the jet stream further north and the US warmer and drier than normal." 

With little moisture in the soil to evaporate and dissipate some of the sun's energy, more solar radiation is converted to sensible heat, he says.


Of course global warming is on the tips of many tongues. 

"CO2 is up from 280 parts per million in the 19th century atmosphere to almost 400 parts per million now -- a 43% increase," says NASA climatologist Bill Patzert. "We're emitting six times more carbon from fossil fuel use now than we did 50 years ago. Atmospheric CO2 hasn't been this high in 400,000 years." 

Greenhouse gasses like CO2 and methane have higher heat capacities than many other gasses, causing the atmosphere to retain more heat. 

"The atmosphere becomes a heat source itself, radiating heat back onto the Earth. 85 to 90% of that heat is absorbed by the oceans, because water has a high heat capacity. So the oceans expand and rise. Global sea levels have risen 8 inches over the past 130 years, and the averag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entire earth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plus ocean temperatures) has increased 1.6 °F. These facts," he asserts, "are unequivocal proof of global warming." 

But is the record-setting summer 2012 evidence of climate change? 


Previous heat waves in the 1930s contributed to the "dust bowl" phenomenon. In this picture, a dust storm approaches Stratford, Texas, in 1935. Credit: NOAA George E. Marsh Album "Not necessarily," says Patzert. "We've always had extreme weather. US history is written in great natural calamities -- tornadoes, hurricanes, heat waves, droughts, floods. Global warming is happening, but it would be irresponsible to say that this heat wave and all these broken records are due to global warming from human causes. It's just not that simple." 

John Christy, a scientis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 agrees: "Heat waves are a natural part of the climate system, and while the recent heat wave was remarkable, it was not as intense as others in the past." 

He offers a few examples of past heat waves and droughts. 

"The central US suffered several heat waves in the 1930s -- the dust bowl years -- when more statewide, all-time record high temperatures were set than in any other decade. And the western US experienced decades-long droughts in the 12th century. So dry were mountain areas that we can still see near-hundred-year-old trees standing upright in the bottom of alpine lakes where they grew on dry ground 900 years ago.1 This shows that in the 12th century it was so dry and hot that the lakes dried up and allowed trees to grow over a significant period before moisture finally returned." 

Patzert and Christy are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global warming debate. Patzert firmly believes that Earth is warming up and humans are the main reason why. Christy, on the other hand, argues that natural climate variations are almost solely to blame. Yet they both agree that the summer 2012 weather might be just that – weather. They also both believe that improvement is needed in models indicating effects of human and other factors on weather and climate. 

"Today's climate models are extremely sophisticated,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will be crucial to charting our future -- but they aren't perfect," says Patzert. 

One component that needs improvement: clouds. 

"Clouds play a key role in climate because they affect the amount of sunlight reflected and absorbed," says Christy. "We need higher resolution models to portray them more accurately. The distance between grid measurement points in current models is too great to capture meter to meter variations in clouds, land cover, and other variables that affect climate." 

One more point of agreement: the summer of 2012 is too hot to ha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