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全球暖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全球暖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2月6日星期三

2012‧真相 ~ 極端氣候持續,向咖啡Say Goodbye?


2012‧真相 ~ 極端氣候持續,向咖啡Say Goodbye?


Planet X對地球的影響已經出現



全球遭到極端氣候的侵襲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逼近,2013年初亞洲多國遇寒冬數百人喪生,孟加拉國氣象部門稱,這已創下該國獨立後的最低溫度。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逼近,極端天氣之英國篇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逼近令地球產生極端天氣,導致世界糧食短缺!


相關連結:  2012‧真相 ~ Planet X接近地球所致:世界氣象組織認為2012年全球氣候「很熱」、「很極端」! 


正當全世界都對咖啡需求大增的時候,有研究發現,隨着氣候變化,野生咖啡豆的存亡正危在旦夕。根據英國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最近的報告,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Arabica) 也許 70 年之內就會消失。


參考連結(綠色和平專題報導): 氣候變化惡化下去,連咖啡都無得飲啦!

不論是眼瞓到極點的 Monday Morning,還是心情開始放輕鬆的 Happy Friday 下午,辦公室總少不了一杯濃厚馥郁的咖啡。香港咖啡行業協會指出,2011 年香港人飲用咖啡的數量高達 12,316 噸,比 2010 年上升 14%,而 2012 年頭 9 個月,更較 2011 年同期上升 21%!可見咖啡在香港越來越普及,品味咖啡者更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Arabica) 也許 70 年之內消失

可是,就在全世界都對咖啡需求大增的時候,有研究發現,隨着氣候變化,野生咖啡豆的存亡正危在旦夕。根據英國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最近的報告,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Arabica) 也許 70 年之內就會消失。雖然我們飲用的咖啡所使用咖啡豆,絕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没有威脅。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野外成長的咖啡豆比人工種植的咖啡豆的基因多樣性更高。由於野生品種的生活環璄更複雜,相對地,對於環璄的適應能力也愈強,這對於族群的生存和演化也更有利。
在阿拉比卡咖啡豆漫長的種植史上,每當遇上無法解決的蟲害和疾病時,農民都會從野外尋找能夠抵禦災害的品種來幫助人工種植品種的基因進化。所以,如果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因氣候變化而滅絕,環璄適應能力有限的人工種植品種也難以獨善其身,一旦遇上環璄的突變,它們就會因為無力進化和自保而走上滅絕的命運。即使人工種植品種能夠茍延殘喘,其質量和產量也無可避免地變差和下降,這也就是缺少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影響。

世界上仍有不同品種的咖啡豆??

當然,有人會覺得世界上仍有不同品種的咖啡豆,區區一種咖啡豆的存亡又可以對全球有多大的影響呢? 事實上,雖然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超過 125 種野生咖啡豆,但我們今天所喝的咖啡只有三個原種,分別為阿拉比卡種 (Coffea Arabica),羅布斯塔種 (Coffea Robusta) 和利比里卡種 (Coffea Liberica)。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咖啡的祖宗,起源於埃塞俄比亞西南部的咖法省 (Kaffa) 高原地區,盡管它的果實比較小粒而且有較佳的味道和香氣,但抗病害的能力很低。到 19 世紀末前,阿拉比卡豆一直是唯一一種商品咖啡,但因為那時發生了一次大面積的病害—葉鏽病的肆虐導致大量咖啡莊園倒閉,種植者才逼不得以地開始尋找其他抗病的品種如羅布斯塔豆等。

雖然羅布斯塔豆和利比里卡豆,擁有比阿拉比卡豆更強的抗蟲害,但分別因為有酸澀味和味淡而未能取代阿拉比卡豆的重要地位,而且上等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需要繁複的手工採摘、挑選與細緻的處理過程,因此絕大部分世界上最昂貴、最著名的咖啡豆均為「阿拉比卡」種,如蘇門答臘曼特寧曼特寧、牙買加藍山和夏威夷可娜。

相反,羅布斯塔咖啡豆因為成本低廉,通常用於產製即溶咖啡、以及罐裝咖啡。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阿拉比卡咖啡豆佔整個咖啡市場總產量的 75%,而世界咖啡生產第二大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則只有 20%,可見阿拉比卡咖啡豆對整個咖啡市場的重要性。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消失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栽種條件遠較羅布斯塔咖啡豆嚴苛,只有介乎海拔 950 米至 1950 米之間,温度在攝氏 15 至 24 度的熱帶地區才是最適合種植阿拉比卡咖啡豆。同時,它們也需要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濕氣和適當的日照條件才能茁壯成長。可是,以全球第三大的阿拉比卡咖啡產地埃塞俄比亞為例,當地的每年平均温度自 1960 年來已經上升了 1.3 度,當地的咖啡種植者發現,當温度超過 23 攝氏度時,果實的品質就會受影響,而當温度超過 30 攝氏度時,更會影響到咖啡的成長和發育。

由此可見,我們必須盡快展開研究工作及採取行動保護它們,要是我們現在甚麼也不做的話,幾十年後我們只能夠眼睜睜地看着阿拉比卡咖啡豆消失。這並不只是飲料選擇的問題,咖啡豆作為全球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品,咖啡產業主宰着 52 個國家、 2600 萬人的工作,對全球的經濟舉足輕重。除了咖啡豆受到氣候變暖的威脅外,其他動物、農產品也受相同的問題困擾,我們必須正視全球變暖對生態環璄及社會經濟的影響,盡快進行研究及保護工作。

氣候變化不關我事?如果你喝咖啡或葡萄酒,這就是嚴峻問題了。研究發現,隨著全球變暖,野生咖啡豆岌岌可危,而人工品種更加脆弱。或許用不了多久,咖啡也要變成奢侈品。


參考連結: 再暖点,咖啡就消失了

沒有了咖啡的生活,會是什麽樣子?考慮到世界上每天都有16億杯咖啡被灌下肚,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危言聳聽。但英國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最近出臺的一份報告,却表明這是極有可能的,特別是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也許60年之內就會消失。

當然,我們每天所消耗的咖啡豆,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還不至于像野生的那樣岌岌可危。但在植物學家們看來,野生品種的瀕危,會讓人工種植品種的基因更加脆弱。如今世界上人工種植的阿拉比卡豆,基因來源非常狹窄,因此環境適應能力很有限,一旦遇上大自然的天敵,它們可能無法進化和自保,從而導致産量下降,品質變差,而且,價錢變得更貴。

“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進化史上,遭遇過各種疾病和蟲害。每次遇到問題,農民們都會回到野外,尋找能抵禦灾害的品種來幫助家養品種的基因進化。這種生物多樣性是咖啡存活多年的根基。”研究帶頭人阿倫•戴維斯介紹。

我們今天喝的咖啡,主要分爲兩種,它們的原料分別是阿拉比卡豆(Arabica)和羅布斯塔豆(Robusta)。阿拉比卡豆最初來自埃塞爾比亞高原,它的果實比較小粒,有絕佳的風味和香氣,但對于蟲害、霜降、乾燥等的抵抗力很低。經過多年的基因改良後,它占據了全球咖啡總産量的70%。世界公認最出色的藍山咖啡便屬于這個品種。

羅布斯塔豆是世界咖啡生産的第二大品種,占全球産量的20%左右。它的果實比阿拉比卡豆大一些,抗病害能力强,所含的咖啡因濃度是前者的兩倍。但因爲其入口有酸澀味,一般更適合做意式濃縮咖啡或是即溶咖啡。

而在大自然中,野生的咖啡豆種則遠遠不只這兩種。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超過125種野生咖啡,還有很多甚至沒來得及發現就消失了。

基尤皇家植物園的這份報告,是2012年11月7日發表在網上科學期刊PLOS ONE上的。報告領頭人阿倫•戴維斯告訴記者,“我十五年前開始研究野生咖啡時,就發現已經入手得太晚了。對人類如此重要的一種植物,我們連它有多少品種都還不知道,却要看著它們一一滅亡。”

拯救咖啡祖宗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全球咖啡産業的主心骨,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它占據整個咖啡市場的70%。它們之中的許多分支,老祖宗都來自十七、十八世紀的埃塞俄比亞。這個處于非洲東部的國家,素有“非洲屋脊”的稱號。三十多條大河流淌在這片土地上,它擁有海拔極高的群山,複雜多變的氣候,是非洲最大的咖啡産國。

2012年4月,戴維斯和同事們來到南蘇丹和埃塞俄比亞,考察了博馬高原Boma Plateau的森林保護區。他們原本想考察的是當地種植咖啡的適宜度,沒想到却見證了野生咖啡面臨的險境。“在森林裏待了一個星期後,我們發現調研目標得調整了。當地的野生咖啡健康狀况極其糟糕,植株密度急劇减少,出芽率和結果率也很差,它們急需一個拯救計劃。”

對于比較耐寒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來說,只有介于海拔900米—2000米,溫度在15—24攝氏度之間的熱帶地區是適宜種植的。同時,它們需要很大的濕度,種植地年降雨量不能少于1500毫升。

“可惜的是,這種典型的雲霧林氣候區處于全球氣候區間的邊緣地帶,”植物學家彼得•拉文解釋。“氣候暖化正把它們慢慢地往更高的海拔趕,直到最後,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帶著裏面生存的植物和動物,一同消失。”這個威脅對于全球的咖啡産區來說都存在。如今,咖啡的價格已經達到了三十年來的最高值。

而在埃塞爾比亞,這個全球第三大的阿拉比卡咖啡産地,每年的平均溫度自1960年以來已經上升了1.3攝氏度。當地咖啡種植者們發現,當溫度超過了23攝氏度時,咖啡的結果和成熟季節會提前,從而影響果實的品質;而當溫度超過30攝氏度時,咖啡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葉子枯黃脫落,甚至樹幹上還會長出腫瘤。

能不能像移植葡萄或其他農作物一樣,將咖啡遷到還沒有變暖的地區呢?答案是很難。因爲阿拉比卡咖啡的種植培育需要很長時間:等它結果需要三至四年,而要達到最佳出産量,需要至少五至八年。因此,即使找到了合適的栽培地,也要花極大的精力和財力去培育它們,期間還得避開污染、病蟲害和森林砍伐的威脅。

種子銀行

回到倫敦後,戴維斯和同事聯合埃塞俄比亞的科學家,開始演算咖啡産業的未來。除了實地考察的結果,他們還查閱了2000-2006年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種植數據,又從文獻上統計了1941年至1964年的咖啡種植記錄,以及倫敦、巴黎、荷蘭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記載的1941-1984年的咖啡物種統計。

然後,研究者們用第三代HadCM3模型(一種專門用于演算氣候變化的電腦計算模型)對氣候變化及阿拉比卡豆的種類進行推演,計算出了2020年、2050年和2080年的咖啡的分布和生長情况,得出的結果“非常令人悲觀”:

“即使在最樂觀的狀態下,到了2080年,全世界適宜種植阿拉比卡咖啡的區域也會縮减65%,如果情况更糟糕的話,這些區域可能一個都不剩了(縮减率爲99.7%)。而且,我們的模型只考慮了氣候暖化,還沒有算上森林砍伐、鳥類减少(影響咖啡種子的傳播)、病蟲害等其他因素。”

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其他研究表明,阿拉比卡咖啡的産量和風味跟氣候變化的關係非常緊密。許多咖啡種植者不斷地反映相同的問題:他們必須增加人工澆灌的次數,但低出芽率、開花和結果周期的减少等問題還是日益嚴重。奇怪的是,這項産業關係著千萬從業者和股東,却從沒有人用電腦模型推演一下它的未來。

戴維斯等人立刻撰寫了報告,建議儘快將博馬高原現有的咖啡物種存進種子銀行,否則它們到2020年便可能滅絕。在報告中,他們列出了一系列的“核心區域”,也就是最可能撑到2080年的阿拉比卡咖啡産區。“這些地區可能是咖啡物種爲數不多的保護區了。”

“我們寫這份研究報告幷不是想嚇唬大家,而是爲了引發行動。我們想讓人們意識到,如果什麽都不做的話,幾十年後會是什麽情况。”戴維斯說,“當然,我們可以改種羅布斯塔豆。它能適應低海拔和更高的溫度,而且抗病能力也更强。但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得了羅布斯塔濃烈的味道。”

而且,這不僅僅是每天早上喝什麽的問題。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咖啡豆是全球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品,這項産業關係著52個國家、2600萬人的工作,而對有些國家來說,咖啡出口量甚至决定著它們的存亡。“如果世界上不再有阿拉比卡豆,那離咖啡市場的沒落也不遠了。“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引發對咖啡産業的關注,還希望將這類研究擴展到其他重要的農作物上。自然歷史博物館裏儲藏著非常多有用的信息,我們只是開了一個口,還有更多重要的工作要儘快開展。”戴維斯說。

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

2012年半年內,北極海冰融化面積比美國大,後果會是甚麼?


2012年半年內,北極海冰融化面積比美國大,後果會是甚麼?

半年融化1183萬平方公里 北極海冰消失面積比美國大   20121129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在卡達首都杜哈舉行氣候會議時表示,
今年3月至9月期間,北極海冰消融1183萬平方公里,比整個美國還大
WMO秘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也預告「溫室氣體濃度會再度破紀錄」,
似乎暗示全球暖化現象是人類無法挽回的危機。

  《美聯社》報導,WMO在會議表示,2012年地球出現無數個破紀錄的極端氣候現象,
包括俄羅斯西部、歐洲南部以及2/3美國飽受旱災之苦,非洲西部則事鬧洪災,
北半球大片地區遭熱浪侵襲,今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的10個最熱年份之一

  賈侯也透露,從916的北極海衛星圖像可以得知,海冰覆蓋341萬平方公里,
20079月的最低紀錄少了18%,「氣候變遷就在我們眼前發生,而且還會持續下去。」


同類報導:


~~~~~~~~~~~~~~~~~~~~~~~~~~


  早在今年9月已有新聞談及「北極冰面今夏縮至歷來最小   2012-09-20」,
當北極冰層的融化將加速空氣變暖,導致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從前北極冰層能夠反射陽光,現在冰層融化後,海洋吸收太陽熱量使空氣溫度上升,
而海洋吸收太陽熱量使空氣溫度上升後,又會使各地出現各種破紀錄的極端氣候。

  如上列的文章裏也提到2012年內,地球出現無數個破紀錄的極端氣候現象,
包括俄羅斯西部、歐洲南部以及2/3美國飽受旱災之苦,非洲西部則事鬧洪災,
北半球大片地區遭熱浪侵襲,今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的10個最熱年份之一。

  可惜按報導中,專家着眼在海面以上的事,會否遺漏海底會發生的事?
例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活動等,這會否因冰層融化而出現更多自然災害?

  文中提到的「北極海冰」,應該包括了格陵蘭,如果連帶它的冰層也一併融化,
後果可以是連續的災難性事件。



格陵蘭冰層溶化導至太平洋板塊下沉
 
影片播放日期:11522



太平洋版塊「火環」
 

影片播放日期:11522

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2012‧真相 ~ Planet X的接近才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


2012‧真相 ~ Planet X的接近才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


一個越來越多人討論的題目:二氧化碳量增加令全球暖化。

有些科學家稱二氧化碳量增加是令到全球暖化和極端
天氣出現的原因,
他們認為二氧化碳產生,是因人類使用化石燃料而成,但是,其實二氧化碳不是因人類的活動而增加,而是火山爆發所導致。












第一,火山爆發活動令地球增加了能量。

地球上的火山爆發活動,是製造最多二氧化碳的原因,火山爆發活動頻繁,產生出來的物質,除了水之外,便是二氧化碳;

第二,有八成的火山爆發活動主要在海底產生,因而導致海洋的溫度上升了1.5 度至3 度。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升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工廠排出的二氧化碳所造成,而是因為海洋的溫度升高,導致海洋不能承載這麼多二氧化碳量。就如當水煮沸後,水裡面的空氣會減少,故此,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令現時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提升了。
一座火山所釋出的二氧化碳量,比所有工廠十年間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更多,更何況全球有八成的火山爆發活動在海底發生。
這是很簡單的加減算式,一算便能得出答案。

所以,二氧化碳量增多的主因並不是由人類產生。











 


「全球暖化」、「海洋暖化」等議題,很多科學家也知道當中的內容,

但是,為甚麼他們不會向普羅大眾說出真相呢?

因為,當要說火山爆發令二氧化碳量增加,他們必定要關連提及有關Planet X 的事情。











因為Planet X每約3,600年來到,
這個「地磁鐵心」與地球的地軸旋轉方向不相同。
因為它不斷傾向被Planet X 所吸引而帶動,
但地軸與磁軸旋轉的方向不相同,因而增加了很多的摩擦,導致地心增加了能量,產生大能量的風暴、地震、火山爆發甚至地心加熱。

地心加熱使大量火山爆發,令到海洋升溫之餘,亦會令南北極溶雪,南北極的溶雪情況是從地心底下開始熔化的,與地面是沒有關係的。
這並非如前美國副總統戈爾所說,這些情況由二氧化碳所導致,二氧化碳的增加只不過是火山爆發的副產品,它不是全球暖化的主因。

地球地心熱力向外排洩使火山爆發,這才是全球暖化和南極溶雪的真正主要原因。













  

  
事實上,不單止地球被Planet X所影響而升溫,現在環繞著整個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都在升溫。


2012榮耀盼望 Vol.117 Planet X對太陽系各行星的影響
     
地球和九大行星也證明,溫度是從裡面上來,好像微波爐一樣,把它加熱了。
除了地球暖化之外,九大行星也在暖化,
難道木星上有人駕巴士和駕車而導致它們暖化?

全球變暖大騙局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2007 3 8 
   
科學家和「戈爾」所說的「二氧化碳令全球暖化」,只不過是他們為了以一個誤導的謊言去掩飾Planet X對地球的影響。

「戈爾」所宣講的限制排放二氧化碳計劃,其實就是限制、減少能源消費,限制、減少汽車、煉油廠、發電廠,家用電器等的存在。這樣的限制對于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高達幾十萬億美元。
經濟規模的大幅減少將造成大量人的失業 -- 窮人受到的影響永遠是最大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受損。有一小部分人反而會因此而發大財。這一小部分人就是Freemason銀行家,他們以「二氧化碳令全球暖化」為因由,限制發展中的貧窮國家發展,推行二氧化碳稅去增加人民的稅款,交沉重的稅收。

2012‧真相 ~(續)全球經濟危機逼近眼前?:



銀行家Freemason和政府已經為Planet X的再次來臨而所出很多的預備,而讀者朋友們,你們又預備好了未呢?

推薦文章: 

全球暖化的真相(2): 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成因

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

2012‧真相 ~ 聖經密碼(下集)2012 Planet X in Bible Code


過去15年間,很多近代舉世震動的事件相繼被發現隱藏在聖經密碼之內。
例如911恐怖襲擊、沙士事件、四川大地震、311日本大海嘯、福島核事故、拉登被殺等等。明顯地,聖經密碼的準確性.驚人得難以想像!



這些已經發生了的國際大事,竟然都在聖經密碼中被搜索出來了。

而相信很多人也會關心的一個問題,
就是究竟「2012」、「Planet X」等等題目有否被隱藏在聖經密碼內的?
答案是有的!


其實,現代家庭電腦的出現,
一般平民百姓可以用家庭電腦,尋找自己想要找的聖經密碼,
包括以下短片分享的拉線題目外,連同聖經密碼,
也是創造主藉祂的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所設計,
讓人類在這個末後,擁有歷史以來最高科技的時代,將「真知識」顯明給世人。



2012年4月開始,香港基督教錫安教會開始在「2012榮耀盼望」信息內分享「Planet X」這題目,
根據古蘇美人的記載,他們稱這一顆「Planet X」行星為「Nibiru」,
但是,用「Nibiru」與2012這一個字串來尋找聖經密碼的話,
在全本聖經裏面,「Nibiru」只出現過一次,
資料顯示:
5772(即猶太年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
Elul 29(即猶太年曆以祿月29日,如果是指到西曆2012年,則是9月17日,竟然就是以色列人的吹角節第一日,吹角節一直是代表神藉著先知所作出的警告,用角聲叫人儆醒預備神的降臨和審判,亦是喻表基督徒被提的日子)

聖經密碼的內容,正好帶出「2012榮耀盼望」信息最重要的主題內容,
就是「Planet X」逼近地球,將會導致出現啟示錄所記載的大災難在普世出現。

2012 Disasters 看看2012發生的災難!
2012 Something Is Going On!


Waring of more and more disasters that occur out of no where. Possibly 2012 is not fake afterall? tsunami's, earthquakes, potholes, major storms all happening rapidly past these 2 years... whats next?

然而,對於所有儆醒預備主再來的基督徒來說,卻是一個榮耀盼望,
因為神會在大災難出現之前,將他們提到天上,免去神的憤怒。

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因著Planet X 的接近剛去30天,全球錄得7,000個以上地震記錄 EARTHQUAKE ALERT


因著Planet X 的接近剛去30天,全球錄得7,000個以上地震記錄 EARTHQUAKE ALERT

2012 ‧真相: 2012真相‧剛去30天,全球錄得7,000個以上地震記錄 
EARTHQUAKE ALERT:

EARTHQUAKE ALERT: The earth has induced 7163 earthquakes 
in the past 30 days, This could be a warning for the coming weeks!
-TK

因著Planet X 的接近.....




















「Planet X」對地球的影響已經出現,因「Planet X」接近的巨大引力,
導致地震越來越頻繁!


美國
ALERT!!! Over 250+ Earthquakes have Rocked Southern California/
Mexico Border in the last 3 hours!



~~~~~~~~~~~~~~~~~~~~~~~~~~~~~~~~~~~~~~~~~~~~~~

日本政府更作出驚人預測
Janpan
http://news.sina.com.hk/news/12/1/1/2758591/1.html

據日本NHK報道,日本政府29日公佈預測:南海海溝將在2012年冬至左右
發生大地震,最多可能造成關東以西30都府縣32.3萬人喪生,
房屋倒塌238萬餘棟。日本政府正加緊研究特別法案以應對最嚴重情況。
目前NHK已經打斷了正常的節目播出,播報“大地震防火減災對策”特別節目,
提醒民衆做好防範。


















而日本9月1日更作出全國地震演習
http://hk.news.yahoo.com/%E6%97%A540%E8%90%AC%E4%BA%BA%E6%BC%94%E7%BF%92%E5%9C%B0%E9%9C%87-212101483.html

明報 – 2012年9月2日星期日上午5:21
【明報專訊】日本昨日舉行全國防災演習,模擬發生強烈地震,
有近40萬人參加。為配合演習,駐日美國海軍C12運輸機昨日從神奈川縣的
厚木基地飛抵東京羽田機場,這是1952年美軍將羽田機場歸還日本後,
美軍運輸機首次在該機場着陸。

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災日,日本政府假想東京發生7.3級直下型地震,
全國40個都府縣舉行了大規模防災演習。在東京,參與演習的市民打破牆壁,
救出被困者,又進行各項綜合防災演習,包括滅火及清除壓着車輛的雜物。
東京都政府同時封閉120條道路,演習疏導交通。
內閣成員昨早走路到首相官邸,由首相野田佳彥主持緊急災害對策會議。
穿着防災服的野田之後又乘坐直升機到橫濱參加防災演習。

美軍首派C12參與

駐日美軍昨日首次派出大型運輸機C12參與演習。C12運輸機從厚木基地飛抵
東京羽田機場,着陸後模擬將所運的救援物資裝入日本陸上自衛隊車輛的步驟。
這是美運輸機時隔60年重返東京機場。

在上周三,日本政府發表研究報告,指萬一太平洋發生9級大地震,
觸發的34米高(約11層樓高度)海嘯將會導致日本32.3萬人死亡。

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因Planet X接近引發的災難 總結2010年度的異常災難


Planet X接近引發的災難      總結2010年度的異常災難

當Planet X(這顆太陽系中不知名的第十行星)將於2012年逼近地球時,
屆時它將引發2012年前後的3至5年,有全球性災難及地球引力擾亂等現象出現。

事實上,當PlanetX來到時,為甚麼我說出這麼多現象呢?
原因是Planet X出現時,正如恐佈電影,它不但產生一件災害,
這才是可怕之處,猶如摩西十災時,再加上幾倍級數。
並且這不是發生於一天的事,它好像一宗嚴重的飛機空難事件,
以慢速鏡頭播放那樣,它會是一個三至五年的災禍。



短片總結2010年水災、洪災、旱災、反常天氣(嚴寒、高溫)、暴雪、動物群死。
究竟我們的地球,是否因Planet X的接近而被影響,令天氣、海洋、火山、
地震與生態都急速轉變?


如果以上的災難真的由Planet X引發,那麼2011年內的災難必比2010年的更加嚴重。

  下篇再續。










~~~~~~~~~~~~~~~~~~~

時至今日篇2011130


影片播放日期:11123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2012‧真相 ~ Planet X迫近!Earthquakes ! Pay Attention on 25 - 26 Sep 2012 地球、太陽和Planet X相隔188日連珠便引發大地震,預測2012年9月25日 ~ 26日有可能將有大地震!

Planet X是在一個軌跡上呈拋物線逼近地球,
每當Planet X與地球和太陽連成一直線時,便會觸發大地震。

10年2月27日智利8.8級大地震、
10年9月4日基督城大地震、
11年311日本大地震,
11年9月15日太平洋島國斐濟發生的7.3級大地震,
便是因為Planet X與地球和太陽連成一直線而引發。

Japan 日本 311





無獨有偶,這四次大地震也出現相距188日的週期,
按這個週期去預測,下一個週期便是12年3月22日左右,
將會出現如以上數個級數的大地震。

結果,就在3月22日左右,地球多處發生六級或以上的大地震,其中墨西哥南部更發生7.6級地震、智利發生7.2級地震:

包括2012年3月21日,墨西哥南部發生7.6級地震:



2012年3月26日,智利發生7.2級地震:



那麼,下一次出現大地震的時間,亦是188日之後,
有可能就是2012年9月25至26日左右,地球、太陽和Planet X會再次出現連珠。



如果到了2012年9月25至26日,地球真的再次發生大地震的話,
正意味著人類很快可憑肉眼看見Planet X!

「Planet X」對地球的影響已經出現,因「Planet X」接近的巨大引力,導致地震越來越頻繁!

Planet X逼近,地球氣候出現異常變化,
甚至出現一日內出現了四季天氣


一些地區,因著極度酷熱天氣,
部份地區出現「沒有春天」的氣候,由冬季直接跳入夏季。

Planet X 引力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



踏入2012年,美國持續出現異常暖和與及高溫天氣,
美國氣候科學家宣佈2012年1月已成為自1776年以來,
史上第四個最暖和的1月冬季。

通常,美國全國3月的平均氣溫是華氏42.5度,
但今年平均氣溫卻是51.1度。

由於今天春天出現氣溫持續偏高,雨水偏少的異常天氣,
令美國農業存在極大隱憂。

踏入2012年7月,熱浪襲擊全美,全美三分一人受影響,
2012年8月12日,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更公佈最新報告指出,
全美本土48州,今年7月的平均氣溫打破76年前的攝氏24.6度紀錄,
比本世紀平均溫度還要高出攝氏1.7度,是美國史上最熱的一個月。

沒有雨水加上酷熱天氣導致地土裂開,甚至燒焦變焦土,
農作物收成將出現災難性後果!

另一方面,異常乾旱氣候橫掃全球三大州農田,包括北美州、亞洲和歐洲,導致全球農作物生產出現重大危機,助長糧食危機,導致糧食價格再創新高。



http://science.nasa.gov/science-news/science-at-nasa/2012/03aug_summer2012/

The Summer of 2012 -- Too Hot to Handle?

August 3, 2012: This past June more than 170 all-time US heat records were tied or broken--many of them originally set in the historically hotter months of July and August. And with a drought plaguing much of the country, the ground is as dry and crispy as a saltine cracker. 

By early July, 56% of the contiguous U.S. was experiencing drought. That's the largest percentage in the 12-year record of the U.S. Drought Monitor. Fires scorched over 1.3 million acres across the US in June, reducing hundreds of homes to ashes in the West. 

Just imagining prospects for the rest of the summer is enough to bring sweat to your brow. And last winter is partly to blame. 

"799 daytime heat records were broken in the first five days of January in the US," says Jake Crouch, a climate scientist from the NOAA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Last year's was the fourth warmest winter since 1895. And it was dry, with a dearth of snowfall in many places. During most of this past winter and spring, a positiv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pressure pattern kept the jet stream further north and the US warmer and drier than normal." 

With little moisture in the soil to evaporate and dissipate some of the sun's energy, more solar radiation is converted to sensible heat, he says.


Of course global warming is on the tips of many tongues. 

"CO2 is up from 280 parts per million in the 19th century atmosphere to almost 400 parts per million now -- a 43% increase," says NASA climatologist Bill Patzert. "We're emitting six times more carbon from fossil fuel use now than we did 50 years ago. Atmospheric CO2 hasn't been this high in 400,000 years." 

Greenhouse gasses like CO2 and methane have higher heat capacities than many other gasses, causing the atmosphere to retain more heat. 

"The atmosphere becomes a heat source itself, radiating heat back onto the Earth. 85 to 90% of that heat is absorbed by the oceans, because water has a high heat capacity. So the oceans expand and rise. Global sea levels have risen 8 inches over the past 130 years, and the averag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entire earth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plus ocean temperatures) has increased 1.6 °F. These facts," he asserts, "are unequivocal proof of global warming." 

But is the record-setting summer 2012 evidence of climate change? 


Previous heat waves in the 1930s contributed to the "dust bowl" phenomenon. In this picture, a dust storm approaches Stratford, Texas, in 1935. Credit: NOAA George E. Marsh Album "Not necessarily," says Patzert. "We've always had extreme weather. US history is written in great natural calamities -- tornadoes, hurricanes, heat waves, droughts, floods. Global warming is happening, but it would be irresponsible to say that this heat wave and all these broken records are due to global warming from human causes. It's just not that simple." 

John Christy, a scientis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 agrees: "Heat waves are a natural part of the climate system, and while the recent heat wave was remarkable, it was not as intense as others in the past." 

He offers a few examples of past heat waves and droughts. 

"The central US suffered several heat waves in the 1930s -- the dust bowl years -- when more statewide, all-time record high temperatures were set than in any other decade. And the western US experienced decades-long droughts in the 12th century. So dry were mountain areas that we can still see near-hundred-year-old trees standing upright in the bottom of alpine lakes where they grew on dry ground 900 years ago.1 This shows that in the 12th century it was so dry and hot that the lakes dried up and allowed trees to grow over a significant period before moisture finally returned." 

Patzert and Christy are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global warming debate. Patzert firmly believes that Earth is warming up and humans are the main reason why. Christy, on the other hand, argues that natural climate variations are almost solely to blame. Yet they both agree that the summer 2012 weather might be just that – weather. They also both believe that improvement is needed in models indicating effects of human and other factors on weather and climate. 

"Today's climate models are extremely sophisticated,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will be crucial to charting our future -- but they aren't perfect," says Patzert. 

One component that needs improvement: clouds. 

"Clouds play a key role in climate because they affect the amount of sunlight reflected and absorbed," says Christy. "We need higher resolution models to portray them more accurately. The distance between grid measurement points in current models is too great to capture meter to meter variations in clouds, land cover, and other variables that affect climate." 

One more point of agreement: the summer of 2012 is too hot to handle.